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
时间:2020-09-09 作者: 新闻来源: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字号:大 | 中 | 小】



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奋起抗争14载,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更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听,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激荡时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一段历史永志不忘——团结御侮、浴血奋战,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
75年前的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重大消息。近代中国,战争的烽烟似乎从未消散。从1840年英国殖民者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始,泱泱中华陷入了一个个割地赔款的屈辱噩梦。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一座布满累累弹痕的“残历碑”,将历史永远定格——1931年9月18日。

在这一天的晚上,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几个月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从那时起,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救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持久抗战。”“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展馆内,游客刘思阳女士和她6岁的女儿,在白色的“国歌墙”前久久驻足。“我女儿还小,展览中的不少内容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在‘国歌墙’这儿给她讲了很久,这是她最熟悉的歌。我想让她了解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是当年的先辈用血肉筑起了新的希望。”刘思阳说。九一八事变、炮制伪满洲国、华北事变……日本侵吞整个中国的野心一日更甚一日。卢沟桥畔,碧波荡漾。89岁高龄的郑福来老人臂戴“宛平志愿者”红袖标,思绪却回到83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家住在卢沟桥西,到卢沟桥不足50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弹声差不多响了一宿……”那个晚上,密集的枪炮声把年仅6岁的郑福来从睡梦中惊醒。他明白,日本人进城了。头一天还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四春子,被落到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死一个中国人,就像死一只蚂蚁。”80多年过去了,郑福来老人依然万分愤慨。“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驻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资料照片)。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就通过电波,激荡着亿万国人的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尽管当时的力量还很弱小,但作为最早发表抗战宣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起了抗日救亡先锋的历史责任,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