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化。1979年11月,检察机关首次增设司法警察,丹东市人民检察院设3名;元宝、振兴、振安区院和东港、凤城、宽甸、岫岩(现属鞍山市)县院各设2名,共计17名,均为男性,最大年龄为29岁,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为24岁。
这次招录的司法警察大多来自复转军人,少数来自企事业单位,其中的大部分人对检察工作并不熟悉,对法警工作更是陌生。
为提高法警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与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0年9月2日至9月24日期间,联合在振安区蚕种场(现市检察官培训中心)举办了“丹东司法警察训练班”。
这次培训采取的是全封闭式,要求军事化训练、军事化管理,并规定不准请假、不准回家。训练的科目有擒拿格斗、枪械警械使用、押解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业务学习。
每天早晨5点半,先由培训班班长、市检察院法警李森玉(前二排左四)负责召集学员集合出操,之后才是洗漱、开饭、上课。
当时的训练场地就在蚕种场院内,四周群山环绕,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参训的法警们都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年轻人的身体是热的,心更是热的。虽然擒拿格斗训练又苦又累,法律、业务知识灌得脑袋发胀,但谁也没有怨言。出于对工作的钟情和热爱,以及对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渴求,学员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一股激情。几天下来,超强度的学习训练使人瘦了一圈,但热情依旧不减,即使是在下课后,周边的树丛旁、林荫下依然可见他们切磋的身影。
22天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时间短暂,但学员们基本上掌握了擒拿格斗的本领,枪械警械的使用规定、射击要领以及提审押解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更是学到了不少的法律知识。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便各自回到了原单位。那时法警岗位不固定,有的当司机,有的负责照相,有的则随检察员办案。当然多数还是从事监护、押解任务。
如今,41年过去了,市检察院已成立了司法警察支队,县区检察院成立了司法警察大队。在当年首批参训的17人中,只有一人自始至终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其余都到了检察官岗位,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化。1979年11月,检察机关首次增设司法警察,丹东市人民检察院设3名;元宝、振兴、振安区院和东港、凤城、宽甸、岫岩(现属鞍山市)县院各设2名,共计17名,均为男性,最大年龄为29岁,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为24岁。
这次招录的司法警察大多来自复转军人,少数来自企事业单位,其中的大部分人对检察工作并不熟悉,对法警工作更是陌生。
为提高法警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与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0年9月2日至9月24日期间,联合在振安区蚕种场(现市检察官培训中心)举办了“丹东司法警察训练班”。
这次培训采取的是全封闭式,要求军事化训练、军事化管理,并规定不准请假、不准回家。训练的科目有擒拿格斗、枪械警械使用、押解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业务学习。
每天早晨5点半,先由培训班班长、市检察院法警李森玉(前二排左四)负责召集学员集合出操,之后才是洗漱、开饭、上课。
当时的训练场地就在蚕种场院内,四周群山环绕,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参训的法警们都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年轻人的身体是热的,心更是热的。虽然擒拿格斗训练又苦又累,法律、业务知识灌得脑袋发胀,但谁也没有怨言。出于对工作的钟情和热爱,以及对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渴求,学员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一股激情。几天下来,超强度的学习训练使人瘦了一圈,但热情依旧不减,即使是在下课后,周边的树丛旁、林荫下依然可见他们切磋的身影。
22天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时间短暂,但学员们基本上掌握了擒拿格斗的本领,枪械警械的使用规定、射击要领以及提审押解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更是学到了不少的法律知识。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便各自回到了原单位。那时法警岗位不固定,有的当司机,有的负责照相,有的则随检察员办案。当然多数还是从事监护、押解任务。
如今,41年过去了,市检察院已成立了司法警察支队,县区检察院成立了司法警察大队。在当年首批参训的17人中,只有一人自始至终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其余都到了检察官岗位,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