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岫岩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使实劲,扎实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靠管理讲道理,向管理要效益,用管理得民意。机关新风吹拂,正气凝聚,检察作风如清泉出岫,淙淙悦耳,柔美和谐,映照得检徽熠熠生辉。
成绩要挤出水份,问题要放大来看
2014年,岫岩县院荣立省院“集体二等功”、高检院“全国模范基层检察院”,这荣光来之不易,也很耀眼。但院党组一班人更关注一份县人大代表的意见反馈统计表。2013年年底,人大代表对岫岩县院总体工作的测评满意率达97%,位居全县党政、司法机关的前列,较上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按理,对这结果应当满意,但院领导不这么看,冯斌检察长算了笔帐:全县有二百多名人大代表,3个百分点就代表6名人大代表,每名人大代表都代表着一大片民意,而另97%之中有没有人情的成份、是不是真实表达还不能确定。这样算来,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沾沾自喜,必须挤水份,找差距,再提高。2014年年初,院党组集中1个月时间,分批请来人大代表和各方人士,不谈成绩,专听意见,收集整理出4项12条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公正、检务形象、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期待,其中对检务人员执法形象和生活作风方面的反映占到了80%以上。这再一次印证了,作风问题是一个政法机关形象建设成败的关节点。院领导意识到并决心,必须跳出习惯性的思维来看待作风建设,不能从面上通览,而要从点上查摆,坚决摈弃“基本良好”、“总体过硬”、“大多数能够”之类的习惯用语,每名领导都要认真领悟“竹筒原理”在机关管理中的深刻含义,每周的交班会上都要在自已分管的业务范围内找出影响全院作风建设的个别人、特殊事,找出最低那根“竹板”,会诊出解决办法。这种转变需要勇气,而一旦这种勇气在班子中形成气流,这气流足可定根基,贯长虹。年初,干警们在机关大会上听到检察长直接批评某局长、某科长并限期改正;分管领导点名道姓说某同志办案中哪句话不对、哪种方式错误、甚至开会接打手机、抽烟的恶习必需改掉时,感到愕然、惊讶、猜疑,现在都知道这是党组管理方式上的整体作为,要想“下得了台”,就要作风过硬,就要不犯错误。许多干警都说:“每天上班,连衣服上有没有污点,头发是否梳理整齐都要检查,即使自已在办公室,也要时刻提醒自已坐正了”。
车在规矩处停,饭在食堂里吃
检察机关做为法律监督部门,能否公正执法、正确履行监督职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是否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执法意识和良好作风,是否能够接受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也许社会群众不懂你的办案流程,不清楚法律适用是否准确,但检察人员形象是否端正他们看得见,态度是否公正他们看得出,生活是否腐化他们也分得清,而且群众更明白“看见你的皮就认得你的瓤”这个由表及里的道理。多年来,办案人员接受吃请、出入娱乐场所败坏风气的问题始终没有根除,群众反映不断,给检察机关的正义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这是个大问题,但靠讲大道理却解决不了问题。岫岩县院领导确信,道理要讲,但重点在于措施要细,办法要多,管理要严。2014年初,公开拍卖20辆公务用车,在压缩“三公”经费的同时加强了车辆配备使用管理,提高了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的社会认知度。拍卖经过一周的公示,由拍卖公司主持,并邀请财政局、公证处会同该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拍卖全程进行监督,最终,20辆曾是公务使用的车辆全部竞拍成功。同时,院里出台“铁规”规范干警行为:院内所有办案用车在任何场所必需停在规定的停车位内,严禁公车私用和违规驾驶;在日常工作中,严禁擅离工作岗位,无故缺勤,上班迟到、早退。严禁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炒股。严禁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接待上级单位来人必须在单位食堂就餐。严禁着检察制服(警服)在娱乐、洗浴场所活动。此外,严禁打探、泄露案情,接受案件关系人财物、宴请及其它消费娱乐活动。严禁对来检察机关办事或上访的群众采取冷漠、生硬、蛮横、推诿态度等。院领导坦言:这虽是即时规章,但却完全必要,毕竟我们还有群众信不过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让群众放心,老百姓越是心存疑虑,我们越是要正大光明。规章即出,执法必严,否则不如不定,机关干警们都明白,看似一条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不经意甚至不可能实现的规定,在岫岩县院却是实实在在的“雷池”,越者必伤。走进岫岩县院办公楼,威严但不冷清,忙碌而有秩序,除非保密需要,多数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的,常听到工作人员对来方者说:这是个依法说理的地方,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要的是开诚不公,光明磊落。来过的群众都反映,还是这个机关“敞亮”,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拎着礼包都不好意思进去。
趣味看得出来,水平验得出来
在岫岩县院,要评谁最勤奋好学,恐怕最难定论,要说谁最朴素,也不易分出伯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整个机关你再也找不到一本不正规的小报杂志,再也听不到一个黄色小段,也不再看到人们走东串西谈天说地。女同志们不聊时装,也不浓妆;几十个男同志也不去“品女人”、比名牌。这是一个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的机关,是一个低级趣味无藏身之地的机关,是一个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机关。政治处统计,2012年以来,机关每人每年平均个人购书5本以上,保有15人在不断地取得和攻读各类专业文凭。院领导一直强调,检察机关的工作能否取信于民,能否促进社会和谐,能否体现公平正义,与检察人员的个人品味和司法能力有最直接的关系,稍加一点低级趣味,略有一些不懂装懂,都会影响“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所以必须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业务型机关,致力养成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评价品行看言行,检验能力靠真才。院里每名同志都面临随时到检察长办公室向党组或检察委员会汇报当前工作和讲解案情的考验,最初很多人感到紧张,感到慌乱,而现在更多的同志已把这当做是最平常的一项工作,应对自如,因为他们已有浓厚的知识储备,对工作驾轻就熟,成竹在胸。2012年起,院里就明令禁止传播不健康或不讲政治的手机短信,不在机关和共公场所谈论低级庸俗的话题,但仍有人觉得说说笑话而已,哪里会有那么严重?但院领导非常叫真:这里是政法机关,必须养成讲政治、讲正气、讲证据的严肃的法律思维和工作作风,来不得半点含糊。2013年度,有1人同志被大会点名警告,2人在小范围内警告;你们的庸俗思想已经发芽了,必须彻底醒悟和改正。2014年,无1人被警告。院领导在总结经验时认为,学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作风是相辅相成的,而对待歪风邪气必须敢于叫真,敢于碰硬,决不能闪烁其词,乏乏所指,人人有责往往导致无人负责,只有把真枪真刀横在邪气面前,才能让正气发扬,让邪风不入。今年10月份,机关由于工作需要,对6名同志的工作做了调整,前后只用1天时间,6人全部到位,机关秩序井然,没有议论,没有不满,没一人找领导提条件,也没有耽误一件工作,全体调整人员都是立即进入工作,完全不需要适应期。如果对机关同志的工作能力和品质作风没有确切的了解和把握,这种调整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党组一班人都承认,一个团体只有把正气树牢了,邪气驱散了,才会真正形成团队凝聚力,才能真正赴下身子抓工作、出实效。
搞好“三四五工程”,领导干部是“基石”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有关要求,岫岩县院把“反三贪”(贪财、贪色、贪玩)、“过五关”(权力关、交往关、人情关、金钱关、女色关)、“四个管得住”(管住自已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已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已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已的腿,不该去的不去)称之为“三四五工程”,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院领导确信,再难过的关也能过,再难管的事也有办法管,这其中的关键,是看领导意志是否坚强,是看工程的基础打的正不正、牢不牢,而这基石,就是领导群体。根除特权思想、去掉特殊化是党组为这个工程划的基准线。规章面前人人平等,要求一般干警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凡规定禁止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院领导没有喊“向我看齐”,不是没有底气,是“还有比我们更守纪律的同志”。但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太多的共同、一致和模范带头,已让全院干警看到了这条线划的确实很直、很醒目。在群众路线民主生活会上,党组成员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向党小组汇报自已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看了哪些书,笔记记多少,是否公车私用了,有无迟到早退,去没去娱乐场所,接没接受吃请,喝没喝多酒,说没说错话,事无巨细,一一说清,那真是“把自已当成一块透明玻璃一样让大家来评鉴”。正是这透明,这清正,引得全院清流汩汩,清风阵阵。2012年以来,无论哪一级对党组或领导个人的测评,无记名投票的结果都是优秀率100%,连多年没得到提升而有情绪的同志都说:“不能昧着良心,好就是好”。2013年以来,全院没有接到一起关于干警作风纪律方面的投诉。已不正,不足以服人,更难以管住人。以身作责,互相监督已成为岫岩县院党组抓好管理的法宝,他们正用自身的凛然正气和良好作风影响和带动全院干警不断开创检察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岫岩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使实劲,扎实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靠管理讲道理,向管理要效益,用管理得民意。机关新风吹拂,正气凝聚,检察作风如清泉出岫,淙淙悦耳,柔美和谐,映照得检徽熠熠生辉。
成绩要挤出水份,问题要放大来看
2014年,岫岩县院荣立省院“集体二等功”、高检院“全国模范基层检察院”,这荣光来之不易,也很耀眼。但院党组一班人更关注一份县人大代表的意见反馈统计表。2013年年底,人大代表对岫岩县院总体工作的测评满意率达97%,位居全县党政、司法机关的前列,较上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按理,对这结果应当满意,但院领导不这么看,冯斌检察长算了笔帐:全县有二百多名人大代表,3个百分点就代表6名人大代表,每名人大代表都代表着一大片民意,而另97%之中有没有人情的成份、是不是真实表达还不能确定。这样算来,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沾沾自喜,必须挤水份,找差距,再提高。2014年年初,院党组集中1个月时间,分批请来人大代表和各方人士,不谈成绩,专听意见,收集整理出4项12条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公正、检务形象、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期待,其中对检务人员执法形象和生活作风方面的反映占到了80%以上。这再一次印证了,作风问题是一个政法机关形象建设成败的关节点。院领导意识到并决心,必须跳出习惯性的思维来看待作风建设,不能从面上通览,而要从点上查摆,坚决摈弃“基本良好”、“总体过硬”、“大多数能够”之类的习惯用语,每名领导都要认真领悟“竹筒原理”在机关管理中的深刻含义,每周的交班会上都要在自已分管的业务范围内找出影响全院作风建设的个别人、特殊事,找出最低那根“竹板”,会诊出解决办法。这种转变需要勇气,而一旦这种勇气在班子中形成气流,这气流足可定根基,贯长虹。年初,干警们在机关大会上听到检察长直接批评某局长、某科长并限期改正;分管领导点名道姓说某同志办案中哪句话不对、哪种方式错误、甚至开会接打手机、抽烟的恶习必需改掉时,感到愕然、惊讶、猜疑,现在都知道这是党组管理方式上的整体作为,要想“下得了台”,就要作风过硬,就要不犯错误。许多干警都说:“每天上班,连衣服上有没有污点,头发是否梳理整齐都要检查,即使自已在办公室,也要时刻提醒自已坐正了”。
车在规矩处停,饭在食堂里吃
检察机关做为法律监督部门,能否公正执法、正确履行监督职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是否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执法意识和良好作风,是否能够接受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也许社会群众不懂你的办案流程,不清楚法律适用是否准确,但检察人员形象是否端正他们看得见,态度是否公正他们看得出,生活是否腐化他们也分得清,而且群众更明白“看见你的皮就认得你的瓤”这个由表及里的道理。多年来,办案人员接受吃请、出入娱乐场所败坏风气的问题始终没有根除,群众反映不断,给检察机关的正义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这是个大问题,但靠讲大道理却解决不了问题。岫岩县院领导确信,道理要讲,但重点在于措施要细,办法要多,管理要严。2014年初,公开拍卖20辆公务用车,在压缩“三公”经费的同时加强了车辆配备使用管理,提高了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的社会认知度。拍卖经过一周的公示,由拍卖公司主持,并邀请财政局、公证处会同该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拍卖全程进行监督,最终,20辆曾是公务使用的车辆全部竞拍成功。同时,院里出台“铁规”规范干警行为:院内所有办案用车在任何场所必需停在规定的停车位内,严禁公车私用和违规驾驶;在日常工作中,严禁擅离工作岗位,无故缺勤,上班迟到、早退。严禁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炒股。严禁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接待上级单位来人必须在单位食堂就餐。严禁着检察制服(警服)在娱乐、洗浴场所活动。此外,严禁打探、泄露案情,接受案件关系人财物、宴请及其它消费娱乐活动。严禁对来检察机关办事或上访的群众采取冷漠、生硬、蛮横、推诿态度等。院领导坦言:这虽是即时规章,但却完全必要,毕竟我们还有群众信不过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让群众放心,老百姓越是心存疑虑,我们越是要正大光明。规章即出,执法必严,否则不如不定,机关干警们都明白,看似一条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不经意甚至不可能实现的规定,在岫岩县院却是实实在在的“雷池”,越者必伤。走进岫岩县院办公楼,威严但不冷清,忙碌而有秩序,除非保密需要,多数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的,常听到工作人员对来方者说:这是个依法说理的地方,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要的是开诚不公,光明磊落。来过的群众都反映,还是这个机关“敞亮”,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拎着礼包都不好意思进去。
趣味看得出来,水平验得出来
在岫岩县院,要评谁最勤奋好学,恐怕最难定论,要说谁最朴素,也不易分出伯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整个机关你再也找不到一本不正规的小报杂志,再也听不到一个黄色小段,也不再看到人们走东串西谈天说地。女同志们不聊时装,也不浓妆;几十个男同志也不去“品女人”、比名牌。这是一个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的机关,是一个低级趣味无藏身之地的机关,是一个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机关。政治处统计,2012年以来,机关每人每年平均个人购书5本以上,保有15人在不断地取得和攻读各类专业文凭。院领导一直强调,检察机关的工作能否取信于民,能否促进社会和谐,能否体现公平正义,与检察人员的个人品味和司法能力有最直接的关系,稍加一点低级趣味,略有一些不懂装懂,都会影响“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所以必须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业务型机关,致力养成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评价品行看言行,检验能力靠真才。院里每名同志都面临随时到检察长办公室向党组或检察委员会汇报当前工作和讲解案情的考验,最初很多人感到紧张,感到慌乱,而现在更多的同志已把这当做是最平常的一项工作,应对自如,因为他们已有浓厚的知识储备,对工作驾轻就熟,成竹在胸。2012年起,院里就明令禁止传播不健康或不讲政治的手机短信,不在机关和共公场所谈论低级庸俗的话题,但仍有人觉得说说笑话而已,哪里会有那么严重?但院领导非常叫真:这里是政法机关,必须养成讲政治、讲正气、讲证据的严肃的法律思维和工作作风,来不得半点含糊。2013年度,有1人同志被大会点名警告,2人在小范围内警告;你们的庸俗思想已经发芽了,必须彻底醒悟和改正。2014年,无1人被警告。院领导在总结经验时认为,学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作风是相辅相成的,而对待歪风邪气必须敢于叫真,敢于碰硬,决不能闪烁其词,乏乏所指,人人有责往往导致无人负责,只有把真枪真刀横在邪气面前,才能让正气发扬,让邪风不入。今年10月份,机关由于工作需要,对6名同志的工作做了调整,前后只用1天时间,6人全部到位,机关秩序井然,没有议论,没有不满,没一人找领导提条件,也没有耽误一件工作,全体调整人员都是立即进入工作,完全不需要适应期。如果对机关同志的工作能力和品质作风没有确切的了解和把握,这种调整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党组一班人都承认,一个团体只有把正气树牢了,邪气驱散了,才会真正形成团队凝聚力,才能真正赴下身子抓工作、出实效。
搞好“三四五工程”,领导干部是“基石”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有关要求,岫岩县院把“反三贪”(贪财、贪色、贪玩)、“过五关”(权力关、交往关、人情关、金钱关、女色关)、“四个管得住”(管住自已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已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已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已的腿,不该去的不去)称之为“三四五工程”,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院领导确信,再难过的关也能过,再难管的事也有办法管,这其中的关键,是看领导意志是否坚强,是看工程的基础打的正不正、牢不牢,而这基石,就是领导群体。根除特权思想、去掉特殊化是党组为这个工程划的基准线。规章面前人人平等,要求一般干警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凡规定禁止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院领导没有喊“向我看齐”,不是没有底气,是“还有比我们更守纪律的同志”。但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太多的共同、一致和模范带头,已让全院干警看到了这条线划的确实很直、很醒目。在群众路线民主生活会上,党组成员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向党小组汇报自已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看了哪些书,笔记记多少,是否公车私用了,有无迟到早退,去没去娱乐场所,接没接受吃请,喝没喝多酒,说没说错话,事无巨细,一一说清,那真是“把自已当成一块透明玻璃一样让大家来评鉴”。正是这透明,这清正,引得全院清流汩汩,清风阵阵。2012年以来,无论哪一级对党组或领导个人的测评,无记名投票的结果都是优秀率100%,连多年没得到提升而有情绪的同志都说:“不能昧着良心,好就是好”。2013年以来,全院没有接到一起关于干警作风纪律方面的投诉。已不正,不足以服人,更难以管住人。以身作责,互相监督已成为岫岩县院党组抓好管理的法宝,他们正用自身的凛然正气和良好作风影响和带动全院干警不断开创检察工作的新局面。